被利益導向綑綁的建築,無法建構一個快樂的城市。
建築,除了帶給人遮風避雨的安全感,更應是心靈歸屬、代代傳承的瑰寶遊走穿梭在不同的城市與空間旅途中,四位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看盡了東京、倫敦、巴黎、米蘭、紐約等不同城市各擁風情的建築風貌,反觀故鄉台灣,不斷被其他國家與城市逐漸超越。
除了矗立的101,還能留下什麼足以讓後世子孫回味的文化資產?
建築設計,應該有麥哲倫顛覆傳統,航向世界,證明地球是圓的,那種大無畏的勇氣,也要有一步一腳印,踏實而不取巧的專業,加上珍愛地球的心,體貼入微、以人性需求為本的縝密思慮,這就是《建築旅人》奉行不悖的真理。
我們期望家的設計,不只是複製缺乏靈魂的水泥方盒子,而能由內而外,從人的活動與需求開始構思,進而考慮室內格局、動線配置、藝術而生活化的傢具、軟裝佈置,同時具備與環境融合,順應自然的建築架構與外觀,透過量身訂製方式,打造深具人文內涵、延續歷史,值得珍藏、傳承的建築。
讓美好循環,創造空間的永恆 ,在反覆思索人與空間的關係之後,我們認為,創造出來的每個空間,除了要讓人們看見美好未來,更該為大地帶來不一樣的未來。
讓美好循環,創造空間的永恆 ,在反覆思索人與空間的關係之後,我們認為,創造出來的每個空間,除了要讓人們看見美好未來,更該為大地帶來不一樣的未來。
築旅期待自己所創的一切,都能從心所創、以人為本,使人們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駐足。
更因為「取之大地,回饋大地」的美好循環,讓空間因為人與自然的共好,在時間軸上的瞬間,成就出最美的永恆。
共同創辦人暨主持建築師
張恩誠 KEN
秉持著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理念,不以不高大聳立為設計追求,而是將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作為核心價值。不論是依山而建,依形而生力求將人工干預降到最低,在設計中融入低調而精緻的美學語言,以謙遜的姿態融入自然,讓空間成為承載生活的延伸,同時尊重土地的脈絡與記憶。每一處細節,皆反映出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,讓建築與自然相互成就,共同譜寫一曲溫柔的共存之歌。